中华南方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中华南方网 > 资讯 > 正文
柔性执行破僵局 纾困解难护民生
2025-07-20 09:26:43来源:阅读:-

2022年初,返乡创业的林某、陈某夫妇为扩大经营的食品加工厂,向当地某商业银行借款20万元用于设备更新。后因市场波动、成本上升,工厂经营陷入困境,借款到期后未能按期偿还本息。银行多次催收无果,于2023年底诉至崇仁县人民法院。法院依法审理后,判决林某、陈某承担还款责任。判决生效后,因夫妇二人确无能力一次性清偿,银行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法院通过“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查询,发现被执行人林某、陈某名下银行账户余额极少,登记房产为农村自建房且系唯一住房,工厂设备老旧,变现价值低且影响其基本谋生能力,案件一时陷入“执行不能”的僵局。

为打破困局,切实了解案情,执行法官并未简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而是主动下沉一线。他们先是走访了申请执行人银行,了解贷款背景和诉求;随后,顶着烈日,驱车数十公里前往被执行人所在的乡镇,深入其家庭和工厂实地调查。经细致走访邻里及村干部,法官了解到:林某夫妇为人本分,返乡创业本为带动乡亲就业,前期确有小成,但突遇行业寒冬,加之家中老人重病、孩子升学,开支剧增,导致资金链断裂,并非恶意拖欠。工厂虽小,却是十余名本地村民(多为留守妇女和老人)的重要收入来源,若设备被强制拍卖,不仅工厂倒闭,这些村民的生计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掌握了这些关键情况后,执行法官迅速调整思路,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将工作重心转向调解。法官多次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沟通、背对背协调,一方面向银行充分展示林某夫妇的实际困难、工厂的社会价值以及强制执行的连锁负面影响,出示了走访记录和相关证明材料;另一方面,也严肃地向林某夫妇释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引导其拿出最大诚意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

经过数轮耐心细致的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银行同意给予一定的宽限期和分期偿还方案(五年期);林某、陈某承诺立即筹措部分现金先行偿还2万元以示诚意;同时,在法院主持下,双方同意将工厂部分闲置设备以合理价格对外转租,租金收益优先用于偿还贷款本息,既盘活了资产,又不影响工厂核心生产。法院据此解除了对林某夫妇部分账户的冻结及对工厂核心生产设备的查封措施,为其恢复生产、履行债务创造了必要条件。

此案的成功化解,是基层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生动体现。执行法官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穿透了“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表象,精准把握了案件背后的民生痛点;通过耐心、柔性的调解,在依法保障金融债权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强制执行对困境企业和关联群众生产生活的冲击,实现了“保民生、稳就业、护权益”的多重效果,让严肃的法律执行过程充满了司法的温情与智慧。正如银行工作人员事后所言:“法院的执行有力度更有温度,既守住了金融安全的底线,又给困难企业和家庭留了出路和希望,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供稿人:邹志超、汪越)


推荐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中华南方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