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南方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中华南方网 > 资讯 > 正文
发掘家乡潜力,打造美好家园
2022-08-24 22:23:09来源:阅读:-

2022年8月,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10名优秀大学生与界首团市委联合开展了暑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60%为阜阳当地人,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围绕〝规划农业发展思路,振兴家乡回报家乡”这一主题,通过与当地政府签署协议,引进优质种质资源、切实服务农村群众,解决农民实际困难,传播正确的马铃薯种植技术,普及先进的马铃薯种植理念,复兴当地的马铃薯产业,振兴家乡回报家乡。

8月9日,实践团从界首市出发,第一站到达邴集镇大董村,通过实地走访群众调研需求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和镇村干部共同探讨大董村的产业发展规划、种植结构调整和发展目标定位,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文化和农民的种植经验,梳理出适合大董村产业发展规划的思路,并承诺帮助大董村提供人才、技术、销售和企业帮扶等方面的支持。会后,团队指导老师与大董村签订合作协议,将大董村作为团队的产学研用基地,并举行授牌仪式。

下午,团队前往齐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观该公司的菌类种植基地与菌种培育基地,学习该公司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种植技术。随后,团队前往邴集镇邴集村开展座谈会,与村书记交流村庄现状与发展对策,对其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分析与讨论,学习该村土地流转和大户种植管理模式,并将其运用到之后的村庄发展中。

在当天的活动中,队员领悟到乡镇基层工作要借鉴优秀乡村治理思路,在实际工作中,立足本地实际,敢想敢干、打造亮点,把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同时,要深刻反思自身项目中的短板和差距,要积极作为,找差距、补短板,重创新、抓特色,打造有形象、有规模、有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8月10日,团队在赵庄村开展座谈会,探讨赵庄村马铃薯种植发展思路和产业发展。团队在赵子银赵书记的带领下来到赵庄村工业园区进行实地调研,队员们详细了解到赵庄村马铃薯产业作为国家级地标的的种植发展历程,赵庄村生态土质环境,同时听取了赵子银书记介绍赵庄村全体干群马铃薯种植品种做出的探索和跑市场的坚辛,了解到赵庄村改革的成就和对人才的重视。

由于种得一手好土豆,赵子银赵书记又被人们称为“赵土豆”。2019年10月底,“赵土豆”正式变成了注册商标,这个贫困村也摇身变成一个种马铃薯的专业村,品牌大放“薯”光。通过农村“三变”改革,赵庄村厘清了村级资产,让村民成为了股民,于2019年8月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从最初的20亩到如今的3000亩,大棚面积在不断扩展。

赵书记的创举推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加速赵庄村振兴步伐。

8月11日,实践团来到赵庄村,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寻根“界首红皮”马铃薯品种,队员们了解到,界首红皮历经风雨,从民国长存至今,在少数村民家中,队员们找到了“界首红皮”。由于该品种种植所需劳动量大而收入微薄,已经不适宜现在的市场行情,团队将“界首红皮”回收,并将与优质种杂交,通过发达的技术及高品质的土肥环境保证马铃薯的品质,力求找寻一种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改良“界首红皮”。“界首红皮”对市场作出的调整是一种创新,也是对历史的回顾。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此次三下乡活动站在当下的中轴上,更应肩负起连接两者的使命,不负前人伟业,开创新时代芳华。

活动最后一天,队员们探寻界首红色故事,来到退役军人之家,回望抗战历史,体会烈士们抗战时期的艰辛,缅怀革命先烈的业绩,回顾老一辈革命家为党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铭记历史,传承红色血脉,感悟红色精神。

本次实践调研,队员们认识到,乡村振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三农"工作,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发掘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振兴,简单两字背后却蕴含着无数村干部日复一日的努力,无数群众辛勤奋斗的汗水。乡村振兴道阻且长,需要无数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奋斗,青年应以实干助力乡村,以脚步丈量乡村,用服务帮助乡村,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通讯员:田蕙宁 王雅倩)


推荐阅读:叶紫网

版权和免责申明

中华南方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